... ...
... ...
退出
商会动态
3
退出
青海省安徽商会会长王军:徽商梦想在高原生长
来自:品得精选  发布时间:2015.06.24 15:20

大漠风沙中,绵长的驼队背负着中国瓷器、丝绸以及安徽茶叶,商人一路向西,这是一队因河西走廊战乱而绕道青海进入新疆的商队,他们心中有一个梦想,经过阿拉伯国家去往大秦(古罗马)帝国,用中国产的这些商品,换回闪烁着迷人光芒的金币。声声驼铃尚在耳畔回荡,世事已过千年。

   

当2014年,以国家的名义,重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机遇再次降临之时,有一群在青海的徽商已经整装待发,让企业搭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这艘经济航母,他们要借此将梦想点燃。这群徽商的旗手,便是青海省政协特邀委员、工商联常委、青海省安徽商会会长王军,一位起于菜市,如今产业已横跨酒店、商贸、物流;一位富于传奇的徽商。

 


青海省安徽商会会长王军

 

第一次逆袭:给老板开工资


1993年,西宁的冬天比往年都要寒冷。街头冷风中,一个背着沉重行囊,名叫王军的小伙子茫然四顾,他的手中拿着一张信笺,上面写着他要寻找的那位老乡的地址。他是从老家安徽涡阳历尽千辛万苦来到这里的。出发前他就想好了,兄弟姐妹8人,每天像小老虎一样要吃掉很多粮食,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他决心投奔在西宁卖糖葫芦的老乡,凭自己一身蛮劲,挣钱养家。


然而,美好的愿望被现实击得粉碎,老乡已经搬走了,无法联系。


距离家乡关山万里,身在寒冷的街头举目无亲,一种巨大的失落和无助,如排山倒海一样压来,这个敦实的小伙子感到前所未有的凄凉。


涡阳是老子的故乡,在厚重老庄文化熏染和浸润中成长的王军,依稀记得那句“祸兮福之所倚”,先辈的智慧一定没错,这次投奔不遇的逆境也许是上天赐福前的考验,那时,除了苍白的自我安慰,咬牙坚持下去是他唯一能选的道路。


闯进青海的王军,除了年轻有劲,几乎没有任何生存下去的技能和资源。那就用蛮劲的方式入场,他简单租了一个住处之后,便到马路边和民工一起站街,眼巴巴地盼望有人雇他搬家,或者扛重体力活。“每次帮人搬家也能赚到10到30元左右,一个月后有了90多元的积蓄,我买了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到菜市场帮人拉菜,这样赚钱比苦力活要多一点。”


王军说的帮人拉菜,就是帮助从大经销商那里批发蔬菜的菜贩子送货,每天多少能挣个几十元。一段时间之后,王军心想我有的是力气,何不顺便批点菜,直接送到小区门口销售,方便下班回家没有时间上菜场的居民呢?既然选准了,就这么干!第一天下来,王军发现自己净挣了将近100元,心里乐不可支。从那以后,每天中午和傍晚,一些大居民区的门口就多了一位骑着三轮车的菜贩,因为他的菜新鲜,加上憨厚不在秤上玩花招,王军慢慢地获得了很多居民的信任。日子就这样过了50多天,很快挣了几千元的王军形容自己“发了”,几千元那时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巨额财产”。其时天气阴雨,加上城管管理力度加大,王军索性不干了,怀揣数千元他决定“衣锦还乡”,去家乡把妻子接到西宁。


“刚回到家乡,有人就说,早知道王军不行,这不,才一个多月干不下去又回来了。”采访时,王军憨憨地笑道,“后来他们才知道我赚了那么多的钱。”


带着妻子再回西宁的王军开始思考,不能老是蹬三轮车卖菜,他有一个更大的“野心”,做大批发商!事实证明,勤勉的妻子将家里家外操持得井井有条,王军在事业上开始放开手脚。访谈中,王军多次提到,若没有妻子的贤淑,自己的事业很难有今天的成就,妻子功不可没。


那时看到大经销商每天早上大货车开进市场,小商贩争相进货的场景,王军艳羡不已。就像当年秦始皇威仪出巡之时,站在人群中的刘邦那样,不再是艳羡,“彼可取而代之!”暗下决心的王军立即着手实施“取代”计划。可是,有时候理想和现实相隔一个太平洋。无资金,无渠道,无经验的后生想要对大经销商取而代之,太难了。世事变迁,总有那么一些人会找到填平太平洋的材料。王军的计划就是从“偷师学艺”开始。


王军找到当时颇为风光的大经销商,希望能够帮他卸菜,经销商打量这个厚实的小伙子,说“每天给你十元工资”。王军嘿嘿憨笑,“工资给不给都行,只要老板管饭就行。”就这样,勤劳的王军甩开膀子干开了。“搬辣椒时,手辣得受不了,我就向老板提出能不能给个手套,老板没给手套,但给了我一个白眼,‘刚干点事,就跟我提条件!’”


此后,每有老板货车进场,特别勤快的王军都会和司机套近乎,将在哪里进货,座机号码多少弄得一清二楚。因为和小菜贩接触多了,菜贩都和王军打得火热。进货、批发都有王军打理,老板正好乐得清闲。两个月后,羽翼丰满的王军找到老板提出不干了,老板急了,“再帮我干一段时间,我给你加工资。”


王军说,“再帮你干可以,但必须答应我的条件,给我一个价格底线,这之上我可以做主,并且不能卖坏菜,不能扣秤。”俨然二当家的王军,希望借助公平诚信累积口碑和人脉。


在批发的过程中,王军再次发现了机会。他向老板提出,每天批给他1000斤蔬菜,比其他菜贩批发价每斤少1毛钱。老板觉得批给谁都是卖,满口答应。


之前小贩来批发都是用塑料袋,冬天冻坏的蔬菜耗损极多。敏锐地发现机会的王军,在市场买来小纸箱,将自己批发来的新鲜蔬菜装进箱子,每箱40斤,装进箱子菜贩带回去时就不会出现压碎冻坏的现象,减少了菜贩的损失,并且将从老板那儿争取的每斤1毛钱让利给小批发商,渐渐地,每次他的蔬菜供不应求。窍门在于,纸箱每个0.5元,一只箱子重3斤,但这3斤却是按每斤2元的蔬菜价格在卖,一箱就赚6元,每天可以卖出50箱。


客户越来越多的王军,要求老板批发给自己的数量不断增加,终于引起了老板的警惕,老板不干了。这时候的王军局面已经全部打开了,他对老板说:“你给我批发蔬菜,每天我给你开100元补贴。”故事发生了戏剧性逆转,打工者竟然给老板开工资!


不能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王军意识到必须拓展其他的供货商,他将目光瞄向了更多的进货渠道,他说:“我出的价格比别人高,但我要求供货商将坏掉的菜叶除掉,确保质量优于别人。”就这样,到2000年的时候,王军已是千万身家。


第二次逆袭:成就西北黄豆大王


时值2000年菜市搬迁,坐拥千万的王军衣锦还乡。


这次回乡,王军计划就在家乡发展,开一家电器批发公司。可是,在细致调查之后,王军决定收手,原因是家乡的赊欠成了习惯,娶媳妇、办酒席、买电视从来就是赊账,有钱了就给,没钱就无期限地拖着。


几个月后,王军再次回到青海西宁。然而世易时移,新市场已经建起来了,但是,好摊位却被人抢先购置一空。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彼时一个新的现象又让王军嗅到了商机:经济好了,以前蹬三轮车的小商户多半开起了汽车,但拥挤的市场容纳不下那么多的车子,停车是个大问题。于是,他投资在附近建立一个停车场,并且盖上了几层小楼供司机吃睡。尚在施工阶段,就有汽车修理厂家找到王军,希望将一层租下来做修理。这为司机服务更加完善了,一投入运营,生意红火得超乎想象。


乘胜而进的王军,再次相中了青海是中国的产盐大省,运盐车辆同样需要堆场,他又建立了几个大的物流中转中心,再加上宾馆、餐饮、物流,王军的产业帝国开始崛起。


很多时候,机会对于所有的人都是公平的,差距就在你是否发现并且很好地利用了。


早在第一次返乡的时候,王军就注意到,发源于安徽的豆腐等豆制品产业在青海特别受到欢迎,但是,青海制造豆制品的原料——黄豆却乏善可陈,价格高、杂物多。


安徽的淮北平原盛产黄豆,如果将家乡的黄豆调到青海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呢?在比较了两地价差以及出豆浆的比重之后,王军决定干一票大的。


首先,王军找到西宁市场上经营黄豆的七家大经销商,游说他们成立“黄豆商联盟”,“做不要本钱的生意。”王军的构想是,将七家进货渠道打通,加上自己的安徽渠道,放在一起竞价,比较谁家价格低、谁家质量好就统一进货谁家的,统一购销。因为量大,故而黄豆商联盟就能掌握议价权,联盟将对生产商压货款一个月,改变经销商先出资后得货的局面,这样就相当于利用生产商的资金在周转,达到不出资金做生意的目的。


胸有成竹的王军提出了一个条件,大家绑在一起绝对会比单干赚得多,但自己资源好,必须拿利润的两成,其他7家分八成。设想甫一提出,7大经销商压根没把这个毛头小伙当回事。因为忽略了这个提议,后来的发展却让这些大供货商尝到了苦头。


王军游说失败,立即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他找到当时在西宁制作豆制品的12家磨坊厂厂长,承诺自己的黄豆出浆多、价格比别人低。为了打消厂长顾虑,他说:“我给你们每家先各送5000斤,如果不好于别家我拉回来,一分钱不要,如果比别家质优价廉,下次再送5000斤的时候,你们再付本次的钱。”因为没有风险,各家乐得试用。三天后有三家电话让送货,十天后,12家无一例外通知送货。


价低、干净、出浆多的安徽黄豆迅速挤压西宁市场,7大经销商出货锐减,他们退而求其次,开始给豆制品厂赊欠,后来赊欠也不能维持,有的开始跑路。这时醒悟过来的大经销商找到王军表示愿意合作,但此时的王军提出,现在不是二八分成,而是四六分成,但他再次表示经销商一定比自己单干赚得多。


几个月后,戏剧再次上演:豆制品厂只与王军联系,垄断所有资源的王军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西北黄豆大王”,无法抗衡的经销商为了生存,竟然主动提出王军拿六,他们共同分四成!


随后,这支大军开始横扫格尔木,并且向西藏进军,神话还在延续。


擎起青海的徽商大旗


“父亲曾经告诉我,‘把人做好了,事情就能做好;人做不好,到哪儿都很难立足。’小时候,父亲对我的教育,现在依然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让记者颇为意外的是,这位脸色赤铜、外表粗粝的大汉,在提及父亲的时候,竟然数度哽咽。“父亲影响了我的一生,但他这辈子却没有过上多少好日子。”


“人要懂得感恩,我刚来青海时无寸土立足,当时菜市有两位老人给我让出了一点空间,并且鼓励我‘小王,只要诚实本分,靠自己双手好好干,饿不死’。做人不能忘本,现在两位老人中一位已经90多岁了,每年我都要去看看他,陪他说说话。还有一位六年前过世了,每年我都要去给他老人家扫墓。”王军回忆往事,感到温暖流遍全身。


徽商基因中流传给王军的诚信、智慧、感恩的品质,让这位不善言辞的安徽汉子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2014年,青海省安徽商会进行换届选举,王军高票当选为第二任会长。在履职大会上,王军誓言将商会办成民主、和谐、阳光的商会,尽力服务会员,促进青皖两省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合作。


青海省安徽商会秘书长何育贵对商会的成长如数家珍:接任第二届徽商商会会长的王军,在前一届打下的基础上,着手团结青海做得非常优秀的徽商,共同改造商会。


首先筹划设立会长基金,王军自己出资200万,支持在青海创业的徽商后起之秀或者临时陷入困难的会员,均是无息贷款,这笔周转基金培育了一批成长中的徽商;王军说,父亲的教诲尽管过去了几十年,但那句教我做人的话还是滚烫地烙在心中,自己先富起来了,帮助和我创业时一样艰难的后来者真的是一种责任。


其次,商会与银行建立征信体系,为会员企业评级,在商会的信誉担保下,为会员开通贷款绿色通道,尽力解决会员单位的资金之渴;第三,商会不断向政协和政界推荐优秀企业,让他们参政议政,营造良好的政商环境,极好地密切了政商关系;第四,以商会的名义,积极向市县拓展,帮助徽商企业寻找项目,进行资金和项目的对接。


努力得到了丰厚的回报,2014年商会被青海省政府评为“优秀商协会”,并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政府项目对接有了第一个范例,今年5月,青海省安徽商会常务副会长从兆武的企业在青海省门源县投资8000万,建设门源县唯一一家大型标准化民营医院。从兆武告诉《徽商》杂志记者,他计划用两个月完工,8月份就要投入运营,设计120张床位的医院将对门源民众就医环境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毕业于北京大学的监事会副主席尹玉苗告诉《徽商》杂志记者,他从事担保行业12年了,这两年很多担保行业因经营不善纷纷破产,他的企业一直将风险防范提到最高等级,目前已经成为西北颇有名气的民营担保公司。接下来,他计划投资主题酒店,并且计划回家乡安徽注册担保公司,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青海最大的粮油批发商刘德飞,苦心经营多年,现在已经成为“西部面王”,他的战略目标是东北,计划在东北圈占大农场,种植的粮食将会就地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国家开发大西北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青海都是政策覆盖之地,关键是如何把握机遇,在商业红海中找到适合徽商发展的路径,这需要深入思考。“现在商会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为在青海发展的徽商群体的服务之路还很长很长。”王军如是说。


在将自身企业做好的同时,青海是徽商的第二故乡,慈善是商会努力的方向。进行慈善捐赠的时候,人们往往会感到特别的温暖,在互助县有一个小女孩,无依无靠但很坚强,王军就以个人的名义,每年捐给那个女孩一万元,现在女孩已经上高中了,成绩很棒,“如果她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也算自己为社会尽了一些努力。”在涡阳老家,目睹依然贫困的现状,王军决定出资修建一条水泥路,将家乡与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这条路已经成为村里的致富之路。


一组关于在青海徽商慈善捐赠的数据,让人温暖,商会成立5年来,上缴税金30多亿元,吸纳就业人数5万多人,捐助社会公益事业超过800万元。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中,仅仅青海徽商捐赠就达1000万元。此外,还为互助县40名土族贫困生捐赠80余万元,帮助他们完成高中和大学学业。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商会提供给《徽商》杂志记者的概况中显示,当前在青海经商、办企业的安徽籍有8万多人,会员企业超过210家,他们的经营涉及金融、商贸、物流、生物制药、建筑、房地产、矿产、家居、酒店。畜产品深加工以及建材装潢等领域,会员投资就达300多亿元。


八万徽商的梦想,正在高原上破土生长。(来源:徽商杂志)

 

相关文章
......
评论
0条评论

Copyright 2016 netcoc.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21601号

上海商会网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