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退出
企业传承
3
退出
上线42天估值过亿,不到俩月“憋大招”,现在说失踪就失踪,分答怎么了?
来自:全球商会网  发布时间:2016.08.21 23:54

  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创办的分答,从上线到现在, 发展轨迹和过山车运行颇为相似。8月10日下午,分答毫无征兆地关闭了,只留下“尊敬的分大用户,分答君正在玩命憋大招,神秘功能,敬请期待。”突如起来的消失让人十分惊愕,毕竟它曾凭借王思聪等网红大V获得了大批用户、火遍朋友圈;

  上线仅42天,估值过亿元;而从估值过亿到突然消失,不到两个月。迄今,分答团队不曾向用户表示歉意。

  分答莫名其妙地消失惹恼了部分用户,也让外界众说纷纭。此前,分答到底遭遇了什么让它不得不关停?不憋大招,分答是否已经站在“断崖式下跌”的边缘?或者它已经经历了“断崖式下跌”?

  毫无征兆地消失

  8月10日下午14:00,一位用户登录分答时发现分答突然消失了。微信、客户端和网页,都无法登录;讨论、收听、找人还是其他的功能,全都处于空白。登录界面只留下一个全身缠满绷带、对着电脑的程序员,加上一句“尊敬的分大用户,分答君正在玩命憋大招,神秘功能,敬请期待。”分答消失得悄无声息:它不曾在客户端、微信、或其他任何平台发布关停公告;当天上午10:56,分答团队还在借着奥运的风,请来里约奥运段子手白岩松吸引用户。


  ▲分答的用户界面上显示还在“憋大招”。

  8月15日晚21:49,分答微信发来一则消息——“很多朋友都在问,分答怎么没了?大招憋出来了没有?我们的技术升级还没完成,实在抱歉。”那则消息还试图与公众分享分答团队的业余活动,与关注者聊蝎子乐队的音乐;“没错,我们才刚开始呢,好戏在后头。等我们给你一个更好的分答。”分答团队在该消息的结尾说。8月17日,分答已经消失一周了;它的登录界面换成了一张白纸,上书黑色大字——“一切美好都值得等待”,纸张上压着一支黑色的碳素笔,似乎分答团队刚用它写完那几个字。至于分答何时归来,依然没透露。

  ▲7月21日姬十三在自己的微博上做分答的推荐。

  分答的消失和它的爆红一样,来得十分突然。5月17日14:42,果壳网CEO姬十三发布了一条推广分答的微博,简单介绍了分答的原理,他说:“作为一个答者,昨晚我下班前答了一个8块问题,到家就把打车钱给挣了。”将分答比作“知识聚宝盆”和“全民奇葩说”,他说用60s语音展现才华非常刺激。

  随后,随着王思聪等网红名人纷纷进驻,分答火速蹿红,一度火遍朋友圈。

  轰轰烈烈地来,毫无预兆地走,留下用户的牢骚和大众的猜测。有用户在分答微博下评论:“不关心你请了几个官员,作为用户,只想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好开展下一步计划,这样的问题都不能回复,开100场沙龙,研讨会也就是自己关起门自己嗨一嗨吧!”

  ▲对于分答的“消失”,一位用户在微博的留言。

  分答为什么消失?有人说分答被微信封了,有人说分答偷税漏税,有人说分答遭遇了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也有人说分答断崖式下跌……分答是否真的经历了断崖式下跌?最近分答的热度如何?它是否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知识变现?知识还不够!姬十三将分答定位为“知识零售版在行”,称之为“知识聚宝盆”。

  “长期致力于推动知识传播及知识获取模式的革命”,是百度百科对果壳网CEO——分答创始人姬十三的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教师、知名博客ItTalks创始人魏武挥是分答的第一批答主,在分答刚推出的时候他就接受在行联合创始人曾进的邀请入驻分答。

  他从不提问,只回答与媒体相关的问题;每天可能收到个把问题,他只在收到问题的时候才会打开。对于他来说,分答的价值在于好玩,“钱是好东西,不偷不抢能赚到,本身就是一件好玩的事” ,虽然他觉得一分钟时间难以说明白问题。他不记得自己回答了多少问题,只知道通过回答问题获得的收入只有几百块。收到问题后花至少半个小时梳理文字是分答答主艾斯一直坚持的习惯。6月份,他在朋友圈看到一位朋友开通了分答,点进去发现很多行业大牛都在,所以他也加入了分答。他不提问、也不偷听,只回答问题,“我都是在收到问题的时候才打开,使用频率不高。它只是个知识变现的渠道,没有它的话我会考虑别的渠道。”一分钟语音,他觉得讲不清楚问题,“只能说精华”。

  提问者付费向回答者提问,偷听者付一块钱给提问者和答主,答主通过提问者和偷听者获得收益。答主大多将分答视为知识变现的渠道,因为好玩、可以增加曝光度等因素使用分答,决定分答是否活跃的是那些提问者和偷听用户。

  ▲分答生态图。图片来源:爱范儿。

  分答上线之初,打着知识变现的旗号,吸引了很多用户提问或偷听,但有不少用户已经选择不再打开它了。 “一段语音能讲明白什么问题?听了一些关于‘新媒体大咖’的问答,真的讲得很泛。” 一位曾经的分答用户说,“单单一次问答讲不清真正关心的问题。”这位用户从事新媒体运营工作,对新媒体相关的专业知识很感兴趣。

  虽然为知识买单的用户习惯还没培养起来,但愿意为知识买单的人并非不存在。

  一位在知乎live上花了五百多块钱的用户告诉《无冕财经》:“我比较喜欢知乎live或者在行,我花几百块钱可以得到线上或线下一对一交流。”尽管她愿意为知识付费,却不愿意为分答花钱,“听了几次感觉没什么价值,一分钟能说个毛线……能够获取的信息太少了。”

  ▲分答活跃用户鹦鹉史航的界面。

  “那阵子很火的时候,我也注册分答。花钱问一些sb问题,又花钱去听,侮辱了钱也侮辱了智商,感觉没啥意思。”另一位抛弃分答的用户这样看待他使用分答的经历。一位旁观者评价分答时说,“最初可能是要做知识变现,现实还是娱乐居多吧,满足好奇心而已。”热衷于推动知识传播的姬十三,一开始确实想推动知识变现,所以用“分答-值得付费的语音问答”作为口号,后来变成了“上分答——听他亲口说”,姬十三应该也发现了分答已经偏离他的初衷、走上了娱乐路线。天生能勾起人们好奇心的娱乐八卦,能弥补分答知识属性的欠缺吗?

  好玩?已经不好玩!

  “分答最勤奋的史航老师。20多天,两千回答,收入十万。老师这是把生活做成了碎片化。”“扫码,来分答向@王思聪 提问。朋友圈多人听完后已路转粉。”这是姬十三的两条微博,像这样的微博,他还发了很多。通过邀请王思聪、史航等网红或大V入驻,将他们的粉丝快速转化为分答的提问或偷听用户,并获得曝光和知名度。一位用户这样评价分答的崛起,“它和微博一样,都是用大咖吸粉,前期开放给有粉丝基础的明星或知识型大咖,利用用户的窥私欲迅速火爆。”结果,娱乐性盖过了实用性,八卦淹没了知识,分答沦为与知识无关的八卦论坛。一位长期研究互联网领域的投资人告诉《无冕财经》:“分答有这么大的轰动效应,是因为娱乐性。目前用户花费最多与间接付费(偷听)的都是八卦新闻。”

  ▲分答的百度指数持续走低。

  在艾斯看来,即使分答平台内容以八卦为主,也不会对分答的活跃性有较大影响,“人是有猎奇心理的,(他们的兴趣点)会跟着社会热点走,现在如果王宝强老婆在分答开一个专栏估计也是要爆炸。”然而喜欢在分答偷听的用户却说:“如果一直以八卦居多,我觉得分答不长久。”“见过比较脑残的问题,有人花3999元问王思聪一个问题,思聪就回答了两个字,结果还有几千人话1块钱去听,没啥意思。”

  前述研究互联网的投资人认可大众的娱乐需求,但是他觉得分答上面八卦答案全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

  “(娱乐方面)分答不好的地方在于,如果你问的问题名人刚好不想回答,他就会敷衍你。你付过钱,只得到一个敷衍的答案,用户体验就会很差,也就是娱乐性也没得到满足。”著名媒体人郭全中因为分答的互动性、知识性和娱乐性而成为分答的第一批答主之一,开始的时候他一天会花大概30分钟时间玩分答,一天打开十多次。但后来,他觉得没那么好玩了,玩的频率也就越来越低了。像他一样觉得分答不好玩的人越来越多,百度指数显示从6月开始分答的热度持续走低。

  在业内人士看来,分答能否起死回生,取决于姬十三如何修正分答的模式。截至本文完稿,分答还没归来;分答能憋出怎样的大招?能否挽救分答的颓势?暂时无人知晓。再次看到分答登录页面的那句话——“一切美好都值得等待”,分答回归真的会带来美好的体验吗?

相关文章
登录后可以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评论
0条评论

Copyright 2016 netcoc.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9021601号

上海商会网网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